5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,腦性麻痺的發生率為0.2%~0.5%,每1000個新生兒就有2~5個患有腦性麻痺,雖然腦麻並不會對生命造成直接的危害,但腦麻患者在生活上會有很多限制,甚至可能併發視覺、聽覺、語言溝通障礙或肌肉萎縮等症狀,是不容忽視的疾病,究竟腦性麻痹是什麼?腦性麻痺原因及治療方法有哪些?接下來跟著本文一起認識腦性麻痹,為寶寶的健康做好完全準備。
腦性麻痺是一種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多重性障礙,在大腦還沒發育成熟之前,腦細胞受到傷害或是生病,導致腦部功能缺失,失去控制身體某些肌肉的能力。患者會有身體協調性不佳,無法正常使用、伸展肌肉的問題,有時候腦部的傷害還會影響視覺、聽覺、語言溝通及智能,造成生活上的多重障礙。
腦性麻痹根據症狀不同,可以分為5個類型:
腦性麻痹類型 |
腦性麻痺症狀 |
痙攣型 |
患者某些部位的肌肉會變得僵硬,無法自由活動,根據僵硬的部位不同可以再細分為半身麻痺、下肢麻痺、三肢麻痺及四肢麻痺。 |
徐動型 |
肌肉張力不穩定,患者無法進行規律、協調的動作,通常會伴隨著臉部肌肉不協調的情況,使患者的表情怪異。 |
顫震型 |
身體有不自覺顫動的情形,缺乏平衡及肌肉協調能力,經常摔跤、無法處理精細的動作,通常伴隨些微的智力障礙。 |
低張型 |
與痙攣型患者相反,低張型腦性麻痹會使患者肌肉無力,通常發生在嬰幼兒時期,經過一段時間會轉變成其他類型。 |
混合型 |
同時表現出2種以上症狀的患者,稱為混合型腦性麻痺。 |
腦性麻痺主要發生在妊娠期、生產時及出生後3個時期:
腦性麻痹通常發生在嬰幼兒時期,很多時候即使症狀出現,小孩也沒辦法清楚表達,很難即時發現,但還是可以從以下4種情況判斷小孩可能罹患腦麻:
腦性麻痺如果能夠及早開始治療,可以降低腦麻對身體及神經功能的影響,因此發現疑似腦麻的症狀時,建議儘快到醫院做詳細檢查。
提前儲存臍帶血幹細胞,面對疾病不再束手無策!
聯絡我們:客服專線 0800-208-088
腦性麻痹的治療方法可以分為物理治療、心理治療、藥物治療及幹細胞療法4種,以下為您詳細介紹:
腦性麻痺不是持續性疾病,腦部受損的情形不會隨時間加重,但肌肉及骨骼會因為缺乏運動而萎縮,因此需要透過物理治療的方式維持肌肉的功能。通常在嬰兒時期,物理治療師會用雙手幫助嬰兒活動關節,等到孩子長大一點後,就能透過輔具進行復健運動,減緩肌肉萎縮。
患者的心理狀態好壞會影響治療的成效,如果長時間處於緊張、憂鬱的情緒,導致肌肉過度緊繃,對物理治療會有不良的影響。此外,透過心理治療也能協助患者處理人際關係,幫助患者更容易融入社會。
適時使用藥物輔助是腦麻治療中很重要的關鍵,例如肌肉鬆弛劑可以幫助患者放鬆肌肉;服用鎮靜劑、安眠藥可以讓患者更容易入睡,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,但是使用藥物之前一定要經過醫生的專業評估,遵循醫師的指示服用,不能過度依賴。
腦性麻痺的腦部損傷是很難復原的傷害,以往都只能藉由輔助治療的方式減緩病情惡化,但隨著幹細胞療法的出現,透過將自體臍帶血幹細胞輸回體內,讓神經獲得修復與再生,可以顯著改善腦性麻痺的症狀,為許多腦麻患者帶來一線希望,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已經有超過800起治療案例,而台灣也在2007年發表第一個成功案例。
再生緣與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攜手合作,推動台灣臍帶血幹細胞醫療研究平台,期待未來國內腦性麻痺病童有機會透過臍帶血及早治療,把握七歲前的腦部黃金修復期,讓症狀得到顯著改善。
(深入了解幹細胞療法:幹細胞治療上路!瞭解幹細胞治療、適用疾病,提早儲存健康保險)
再生緣生物科技公司由醫界、生技界的專家組成,擁有豐富、堅強的幹細胞研究經驗和實力,身為國際臍帶血協會(CBA)的會員,成立20年來一直積極推動台灣的幹細胞醫療,提供高品質的幹細胞儲存環境及各種醫療協助,希望國人都能享有最專業的幹細胞醫療技術,給父母與孩子一生的健康保障!
你可能想知道:該儲存臍帶血嗎?認識臍帶血幹細胞、應用範圍,守護全家人的健康
聯絡我們:客服專線 0800-208-0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