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生醫學新知

再生醫學新發現-自體免疫疾病的細胞療法

分享在 facebook
分享在 twitter
分享在 google

間質幹細胞有助調節紅斑性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之發炎反應

【撰文:廖可熏博士/國立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博士、再生緣生物科技研發部專案經理】

 

 

認識自體免疫疾病

自體免疫疾病,可影響全身器官組織,特別是關節、皮膚、血管及腎臟。這一群疾病各有獨特的表現,但共通點是都有免疫學上的異常,可從血清中所出現的自體免疫抗體(Autoantibody)來判斷。
由於自體免疫抗體所攻擊的身體部分極為精細且複雜,種類也極為繁多,與疾病病情及活動性有密切的關係,通常是免疫風濕科醫師在追蹤病情的重要參考指標。
自體免疫疾病種類達80種以上,常見的有:紅斑性狼瘡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僵直性脊椎炎和乾燥症等,可從自體免疫抗體檢測及特定基因檢測判定。若身體有「發燒、疲累、關節不適、皮膚疹」等狀況,且時好時壞找不到病因時,應尋求免疫風濕科的診斷。

 

 

紅斑性狼瘡的治療方式

紅斑性狼瘡會侵犯身體任何器官和系統,好發於15到25歲的女性,經實驗證實與性荷爾蒙有關外,遺傳、免疫、環境、壓力,也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目前用於紅斑性狼瘡的療法可分為四類:非類固醇類抗炎藥、羥氯奎寧類抗瘧疾藥物、免疫抑制劑和生物製劑。

  • 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:常用於疼痛治療,可緩解患者肌肉關節疼痛及發炎的狀況。
  • 抗瘧疾藥物(羥氯奎寧類) : 藥效溫和,主要用於抑制輕症,可調節免疫、降低疾病活動度。經常與類固醇合併使用,可降低類固醇用量以減緩副作用。
  • 免疫抑制劑:主要透過抑制免疫反應減緩疾病作用的藥物。目前皆無法有實證療效。
  • 生物製劑:B細胞的單株抗體為近年所開發的生物製劑,常用於侵犯骨骼肌肉與皮膚的紅斑性狼瘡患者,目前尚未有實證療效。

 

 

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

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,好發於40歲以上女性,會影響關節和結締組織,並容易伴隨血管、代謝、骨骼和心理合併症。目前主要療法可分為四類:非類固醇類抗炎藥、皮質類固醇、非生物疾病改良抗風濕藥(DMARD)和生物製劑。
DMARDs主要透過免疫調節的方式來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炎反應,延緩疾病的進展。近年的研究也發現,DMARDs的介入和非生物疾病改良抗風濕藥的可用性,改善了大部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,但仍有大量患者對這些療法會有不耐或是抗藥性反映出現。

 

 

自體免疫疾病治療新突破-間質幹細胞療法

間質幹細胞具有獨特免疫學特徵,可在異體中進行轉移,不易產生排斥,且具有再生和免疫調節的特性,以即可在體外分離和擴增的優勢,成為免疫疾病治療研究的新趨勢。科學實驗發現,間質幹細胞可藉由控制記憶T細胞,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進程。
2020年12月美國FDA最新核准並進行的臨床實驗中,就有15件與間質幹細胞有關,其中更「利用健康的間質幹細胞治療紅斑性狼瘡」,在美國已進行第二期臨床實驗且在多家醫學中心進行。而中國在美國FDA核准下進行「臍帶間質幹細胞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」的臨床一二期實驗,追蹤三年發現患者肝腎功能皆正常,生活品質及關節功能較治療前上升,且自體免疫抗體量下降。美國南加州醫學大學利用「臍帶間質幹細胞治療紅斑性狼瘡」目前已到臨床二期實驗。
美國幹細胞生物製藥公司Baylx已啟動「臍帶間質幹細胞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」的研發,並進入第一期臨床實驗。澳大利亞再生醫學公司Mesoblast「使用異體間質幹細胞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」已完成臨床二期,相較未注射細胞組,30名患者在注射一次細胞療程後十二個月,生活品質有明顯改善,疼痛減少,並且無不良反應。英國及法國利用臍帶間質幹細胞治療紅斑性狼瘡及相關腎炎,也已進入臨床一二期。
間質幹細胞移植治療在歐美各國臨床實驗已進行多年,各項結果皆證實其安全性無虞。而針對自體免疫性疾病的臨床案例也發現,間質幹細胞有助於調節免疫、改善發炎症狀,未來可望成為自體免疫疾病的最新療法!

 

延伸閱讀

再生醫學是什麼?一篇搞懂最新醫學趨勢及再生醫學應用

現在就來了解您的免疫夠不夠力吧 >> 線上免疫小測驗

※問卷結果皆會由再生緣專業顧問向您聯繫並講解,若需要其他諮詢服務也歡迎加入再生緣的Line好友與我們一對一諮詢喔!

 

加入好友